傅咸:劲直忠果劾按惊人的古代监察官
来源:黄河清风
傅咸(239—294年),字长虞,北地泥阳(今甘肃宁县)人,傅玄之子。傅咸出身名门,受家族影响,他不仅有很好的文学素养,而且还“刚简有大节”“嫉恶如仇,推贤乐善”,最终成长为西晋文学家,和史上最有名的监察官之一。
傅咸弱冠入仕,任太子洗马、尚书右丞、司徒府左长史。司徒司马攸是西晋宗王里官声最好的一个,刚正的长史傅咸应该能与之较好地合作;否则像前司徒贾充那样弄权,估计傅咸是合作不来的。此时的晋武帝司马炎也正在积极有为,广开言路,为灭吴而努力。在这言路较为宽松的环境下,耿直的傅咸虽然屡屡忠言逆耳,却都全身而退,而且还直声震朝野,树立了一个犯颜直谏的典型形象。后来傅咸又任尚书左丞、御史中丞、司隶校尉等职,其中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就是职司风宪的典型专职。
傅咸的重要进言有:建议合并官职、裁汰冗员,弹劾豫州大中正夏侯骏举荐官员随意,上疏请抑制奢靡之风,质疑杨骏安排的惠帝守丧仪,纠弹荀恺不守制度,上疏请求司马亮慎重名器、节制封赏,建议国家不要重内轻外(重视内朝官,轻视外朝官),举荐刘毅,奏罢司马澹、司马倩、高光、何攀等。这些事,或者关乎国家大计,或者在于维系世道人心,傅咸均勇敢发声。尤其是对于太宰杨骏和司马亮,他都能针锋相对地进言,以致于杨骏“甚惮之”,这是一般谏官根本就做不到的。
傅咸这么做,固然是其职责所在,但更重要的是道义所在、良知所在。他不是不知道危险、不懂得明哲保身。杨骏的弟弟杨济与傅咸交好,他劝谏傅咸:“天下事不易弄清楚,官事就该混混沌沌,别太计较。你的职位总领朝班,想坐稳本就不易;而你个性耿直,坐稳就更难了。”显然,杨济出于好心,替傅咸担忧。傅咸的回答理直气壮、振振有词:“逆畏以直致祸,此由心不能正,欲以苟且为明哲耳!自古以直致祸者,当自矫枉过正,或不忠笃,欲以亢厉为声,故致忿耳。安有悾悾忠益而反见怨疾乎!”(《资治通鉴》卷八二)
在他看来,一味地怕因直致祸,其实就是初心不正,最终不过是把苟且偷生当作明哲保身罢了。自来因直招祸者,要么是矫枉过正,要么是不够忠诚笃定,而且还要勉强地以“亢厉”来邀正直之声。哪里有忠肝赤胆而反遭怨恨的呢?显然,他笃定地坚持初心,认定了正直之理,所以敢以一己之力屡次冒犯权贵;而其所谏内容又都关乎国计民生和世道人心。其出发点光明磊落,其落脚点坦荡无私,所以才赢得了时人“劲直忠果,劾按惊人”的高度评价。因此,傅咸就像是监察战线上的战士,英勇无畏、一往无前地冲锋陷阵着。如果再考虑到西晋巴结成风、谄媚成雨的整体士风,那傅咸的所作所为就更显其可贵和崇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