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党史学习教育 > 正文
党史学习教育

百年大党的独特历史优势

时间:2023-08-25 11:23:32 来源:   点击数:

百年大党的独特历史优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春晓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历经峥嵘岁月的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对自身历史的认识和把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从党自身角度看,坚定历史自信的底气应该从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中来,应该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形成的显著区别于其他政党、具有鲜明历史传统的三大独特历史优势中来。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信仰史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在与各色各样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论战中成长起来。从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开始,共产党的名称从未更改,共产党的历史从未中断,共产党的信仰从未改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成就更是举世瞩目。相比之下,西方一些主流政党却存在着各种问题,如政党起源复杂、早期历史混乱、或更名或改组或重组、意识形态模糊或调整幅度太大、政治路线出现趋同、西方政党普遍衰微等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政党的生命力和活力,进而对其执政能力产生负面影响。中西政党的两极化发展图景更加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坚守政治信仰的鲜亮底色。

一以贯之的政治信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历程上的指明灯。大革命失败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面临“敢不敢坚持革命、怎样坚持革命”的严峻考验。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整风运动增强了全体党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理论飞跃、党中央陆续出台的三个历史决议、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不断推进、“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守正创新……党史上的一组组镜头汇成一段百年影像:一以贯之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将马克思主义信仰一以贯之、与时俱进,不断开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这是事关中国共产党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历史优势。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斗争史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本质,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风骨和品格。

从政党产生的不同社会历史条件来看,西方主流政党产生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政治,在各国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日渐稳定的政党体制内运行,发挥其政治功能。而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具有与生俱来的彻底革命性和斗争性,只有通过革命斗争这样激烈的手段才能实现政治理想。因此,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将斗争写入党的纲领,并在此后的实践中坚持用革命的手段去实现共产主义。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顽强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主旋律。百余年前,新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党,一大党纲中写道:“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然强调“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革命”一词出现十二次,“斗争”一词出现二十二次,“奋斗”一词出现二十八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含有四十六个伟大精神,其中包含斗争精神元素有四十三个。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斗争”的内涵立体而丰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反动派作斗争,用壮烈的牺牲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向自然界开战,解决了亿万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问题;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既开启了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改革的春风让亿万人民迎来富裕的生活,同时开展了深刻的自我革命,锻造出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百年的斗争让中国共产党在磨难中成长壮大,在牺牲与拼搏中逐渐把握历史走向,不断走向新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为民史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评价西方政党,我们既要察其言,更要观其行。从理论上分析,阶级属性决定政党的本质属性。当代西方主流政党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阶级属性决定了其利益型政党的本色,维护资本利益是其根本目标,资本利益高于民众利益。从实践上分析,更加直观和讽刺的是:为赢得选票,言论上高调标榜代表民众利益的各主流政党,在政治取向上日益趋同,而政治精英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分裂却日益加重,一些西方政党深陷代表性危机,政党合法性的基础不断受到侵蚀。因此,西方主流政党所谓的“人民”话语只是镜花水月。而中国共产党无论从诞生的历史背景、阶级属性、指导思想来看还是从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实践作为、人民认同来看,都体现了使命型、人民性的政治本色。美国学者约瑟夫·拉帕隆巴拉和迈伦·韦纳在《政党和政治发展》一书中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政党往往肩负着领导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使命,承担着塑造民族认同感、唤醒对政治体系的参与意识、提供政治教育和训练等功能。这一观点也体现了西方学者对中国共产党使命型政党、人民性本色的认可。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践行使命担当,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以民族复兴为主题、以为民造福为主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用流血牺牲赢得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走上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解决温饱到建设基本小康社会的跨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由富到强、实现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一如既往地坚守使命担当,砥砺了自身的政治品格,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支持拥护,赢得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最坚实、最持久的合法性基础。

党史是共产党人最好的“营养剂”“清醒剂”。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中国共产党人唯有从自身优势中增强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才能始终站在时代最前列、攻坚最前沿,引领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系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河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