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党史学习教育 > 正文
党史学习教育

从百年党史领会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时间:2023-10-31 11:31:14 来源:   点击数:

从百年党史领会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郑东升

 

近日,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从历史、理论、实践三重逻辑对如何理解和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了全面深刻阐释,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最大先进性、现实性、包容性,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拓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道路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也是中国为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形态作出的世界性贡献”。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被动”中开启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创造了辉煌的人类文明,有着绵延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近代之后,中华民族逐渐走向了衰落。1840年开始,中国进入了被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这一时期,为了追赶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国人也付出很多努力,“但在当时主客观条件下,中国现代化没有也不可能取得成功”。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身上。

一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懈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系统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坚持以宽广的视野考察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

在认识上不断深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阐述了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和目标任务、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等重大问题,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2023年2月7日,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极大丰富和发展,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

在战略上不断完善,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尤其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战略思维、战略谋划、战略部署。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明确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安排也被写入了党的二十大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同时,新时代这十年,我们在战略上不断完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作出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面对各种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担当。

在实践上不断丰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新时代这十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我们在改革中推动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各项制度机制更加成熟定型,不断激发发展活力;新时代的中国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备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战胜各种风险考验的坚强底气和坚实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文明沃土,既赓续文明又更新文明,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面向未来,走稳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科学判断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牢牢把握住底线和重大原则。“只要守住了、把稳了,中国式现代化就能不偏向、不迷航,始终朝着既定的目标破浪前进。”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党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