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检察新闻 > 基层动态 > 正文
基层动态

【检察官讲述办案故事】一碗热饭里的“检察温度”

时间:2025-07-22 16:25:58 来源:   点击数:

        讲述人:兰州市安宁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李耀星

作为一名基层检察官,我始终相信,每一件民生小事背后,都藏着公益诉讼守护群众幸福的“大文章”。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我们用法律力量守护长者食堂的那些事儿。

20251月,在社区走访时,有位拄着拐杖的大爷颤颤巍巍地来到我们面前。他拉着我的手说:检察官,你们可一定要管管我们的长者食堂,我们这些老年人就盼着能有个安全又实惠的地方吃饭呢。看着大爷着急又无助的眼神,我心头一紧——老人们本就图个方便实惠,怎么能让他们花钱还遭罪?当天回到单位,我们立刻启动了线索核查程序。

由于安宁区共有20余家养老机构、长者食堂,场地分散、主体多元、问题各异,排查取证困难,传统方式难以应对复杂局面。大数据模型的引用,为破解困局带来了转机。我们整合多方数据资源,运用最高检规范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法律监督模型进行数据碰撞分析,筛查出可能存在违规经营的线索2条,采取实地走访、现场查阅资料、制作经营管理者的询问笔录、设计调查问卷等方式,展开深入调查。我深知这份证据必须扎实,那段时间我们几乎天天往食堂跑,反复核对留样登记簿、拍摄影像。

为了打破部门协作壁垒,确保监管精准有度,凝聚多方治理共识,推动问题系统治理,安宁区院邀请了相关行政机关、人民监督员、政协委员,组织公开听证。围绕如何强化行政监督管理职责、加强日常监管、凝聚多方力量共同推进养老行业食品安全等问题展开讨论。20253月,结合听证会意见,我们迅速向相关行政单位发出检察建议书,要求彻查整改。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行政机关高度重视,及时监督养老机构、长者食堂整改落实,开展专项整治行动3次,关停不符合要求1家,现场督促、指导整改10余家。

前段时间,对养老机构、长者食堂规范经营检察建议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时,我刚踏进食堂大门,就遇到一位阿姨拉着我的手往里走;快看看,现在这操作台锃亮锃亮的!我平时自己做饭就简单对付几口,现在和老伙计们常来社区食堂吃。这儿的菜品荤素搭配丰富,环境既干净又卫生,吃起来更放心了……”看着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捧着热气腾腾的饭菜,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我深刻体会到,公益诉讼不仅是冰冷的法条,更是传递司法温度的桥梁。

虽然长者食堂的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但我们的工作并没有就此结束。为防止问题反弹,我们依托府检联动工作机制,召开辖区养老机构、长者食堂规范经营问题综合治理会议,邀请行政机关、属地街道、经营单位多方参加,提出备案-指导-监督全链条管理方式,形成社会多元主体共担责任、共同保障、共建共享的食品安全领域共治格局。

同时,为了保障养老机构、长者食堂长治久安,我们充分发挥公益诉讼职能优势,与相关行政单位建立长效协作机制,通过加强线索移送、会商研判、信息共享、履职配合、专业支持、法治宣传、交流培训等方面的协作配合,形成司法执法合力,共护食品安全。

有人问我,为了一顿饭这么折腾值不值?每次看到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边吃饭边唠嗑的画面,我就知道,这碗热饭里盛着的,是老人们的幸福晚年,更是我们公益诉讼检察官守护民生的初心。

案件点评:

该案线索来源于群众举报,重点针对养老机构、长者食堂食品安全问题开展专项监督。聚焦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舌尖上的安全”,彰显司法为民温度。运用最高检法律监督模型收集的数据碰撞分析,筛查出可能存在违规经营的线索,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设计调查问卷等方式全面调查取证,证据种类丰富、相互映证,证据链完整。办案程序中采取公开听证、制发检察建议、回头看等方式,督促多家行政单位开展联合整治,并以此为契机建立长效机制。同时邀请政协委员、志愿者参与案件办理,进一步提升公益诉讼社会影响力,取得“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效果,被兰州市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评定为高质效案件